close

房價高漲造成民怨沸騰,選票的壓力,推動政策雷厲風行,財金部會聯手痛扁房市,大有不見房價回落不罷休的姿態。但是,最早跳起來炮轟的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,之所以憂心忡忡,並非因為選票,他不能明說的是,台灣隱然出現金融風暴的前兆。

當台灣的房屋仲介分店,開得跟便利商店比多,房地產過熱的跡象顯而易見。銀行用高鑑價超貸、建商與仲介鼓吹轉手、投資客買進賣出,是炒作房價的鐵三角,這兩年台灣的房市交易,有如股票可短線進出,彷彿70年代一個月價漲翻倍的景象重現。

前波房地產景氣高峰,出現在1988年,那是個俗話說「台灣錢淹腳目」的年代,因為台北的土地釋出有限,熱錢滾滾湧向台灣南端,高雄市的地價炒高到一坪85萬元。

建商日進斗金,競相在高雄建築「超高大樓」證明實力。長谷建設、寶成建設都提出擘畫藍圖,建台水泥也與東帝士集團合作,打算爭建亞洲的第一高樓,全是動輒一兩百億元的投資。

當時的媒體還讚譽:「摩天大樓的推出,除了象徵我國經濟富裕,即將步入已開發國家之林,更可提高我國國際形象。」

只是言猶在耳,當年7月,政府全面要求銀行降低房貸、土建融資,即使如此,高雄市房價持續走高,一級地段每坪走俏到30萬。直到2個月後,財政部長郭婉容復徵證所稅,股市連續19天無量下跌,房地產遭受波及。

可是誰都沒料到,「房地產景氣低迷」這句話,竟然由此刻開始,一直講到2003年,空頭足足走了13年!擴張過快、轉投資過多的房地產商,引爆1998年的本土金融危機

先是推出「一元航空」聲名大噪的瑞聯集團,無預警的宣布破產,而後,插足房地產的國產車,與新巨群機構、羅傑建設、國揚建設、皇普建設、廣三集團等,相繼爆出財務問題,當初競建高樓的建商也全都轟然倒下。

影響所及,台灣的金融機構遭到拖累。中央票券最早引爆,初初顯現7億元的資金缺口,攤開這家公司的股東名單,就看見新巨群董事長吳祚欽、漢陽集團董事長侯西峰

當年的財政部長邱正雄,指揮銀行團接管央票,不料,宏福票券隨即爆出更大的27億元缺口,最後關頭,中華開發、第一銀行、華僑銀行、中央信託局直接挹注10多億元資金,宏福票券才渡過跳票危機。

邱正雄說:「企業可以倒,金融機構不能倒。」秉於這個最高指導原則,全力搶救宏福票券,因為宏福集團的旗下有建設,還有壽險業。而擔當搶救任務的,正是現在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冲

只是,極其諷刺的,經過房地產景氣低迷的洗禮,台灣的建商與金融業的結合,緊密度竟是有增無減。2005年,股價飆破70元、榮登營建股王的京城建設,入主台南企銀,更名為京城銀行;還有美孚建設買下全球人壽,與起死回生的長億集團,接手興農人壽

壽險買地,建設蓋房,確實是所向無敵的方程式,遠雄集團的規模擴張,給予同業許多啟示。 外界矚目的南山人壽出售案,目前也是由潤成集團得標,而潤泰是知名的地產開發商。

資產的跳躍成長固然令人驚喜,可是,帳上流動資金的多寡,才是營建業的罩門所在。舉例來說,國揚集團12年前爆發財務危機時,淨資產還有300億元,旗下的漢神百貨,卻是連一筆8萬元的廣告費都付不出來。

回顧1988年,政府也是在過熱之際,祭出限縮土建融的手段;對比今日,政府不只限縮土建融,還史無前例的開徵奢侈稅,彭淮南與陳裕璋更是聯袂向銀行金檢, 還有利率走高的殺招準備在後。

現在房屋市場買氣急凍,中央銀行又管制餘屋貸款,建商的流動性風險已急劇升高!

偏偏保險業與建商的結合,比10年前更加緊密。有宏福集團、國華人壽的前例,顯然政府不會讓保險業倒閉,若是如此,更不該為爭取選票,期待房價驟然反轉,而是必須引導房市平穩著陸,否則連鎖反應,後果不可收拾。

房價不是股價,房市買賣的拉鋸期很長,利多與利空反應都會遞延。不能因為政策沒有立竿見影,就猛藥拼命投。

台灣的景氣循環,正走到關鍵時刻,美國與日本的房地產崩落,都連帶引爆金融業的系統性風險。彭淮南預見懸崖就在眼前,急急出手勒馬,但是下手輕重務必拿捏得宜,避免適得其反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luniya 的頭像
    luluniya

    拜金女王的理財新思路

    lulun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