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年5月17日揭載於工商時報
帛琉太平洋航空董事長何毓琛在國內知名度不高,在帛琉卻是家喻戶曉的人物,時常與聞當地政府決策,進五星級飯店待客,只見他延路握手握個不停,連飯店主廚都親自到桌邊致意。
何毓琛經營成衣起家,以美國為主要市場,他看上帛琉成衣出口美國沒有配額限制,在十多年前至當地設廠。三年前開始籌畫轉進航空及旅遊業。他眼中的競爭對手是其他太平洋島嶼,不是航空同業。
對何毓琛而言,飛機只是載客工具,觀光收入才是真正的利基。因此,他也幾次建議我外交部官員,與其金援帛琉,不如便利台灣旅客至帛琉觀光,協助其經濟發展,更能鞏固雙方邦誼。以下是記者的訪談紀要:
問:什麼原因促使你離開成衣業,轉進觀光旅遊業?
答:帛航的成立,主為打破之前台帛航線的壟斷情形。早前台北—帛琉航班一星期原有六班,分別由遠航、立榮二家航空公司經營,一週共有六個航班。但自一九九七年起,台灣民航法規定,單一航線若一星期少於八個班次,則只准一家航空公司經營。最終帛琉航權由遠航取得。但在沒有票價選擇、航班又減的情況下,台灣旅行社出團帛琉的興趣缺缺。使台灣至帛琉旅遊人數,由高鋒每年二萬六千人次,一路滑落至二○○一年不足一萬人次。
帛琉在和台灣建交之後,台灣客不增反減,當地政府甚感疑惑,於是託我前往台灣了解情況。在幾次和遠航會商之後,由於遠航對增班帛琉依然有其成本考量,最後我決定自行籌組帛琉太平洋航空公司。
問:遠航是你主要的競爭對手嗎?
答:帛琉太平洋航空甫成立,遠航即將票價自一萬四千元、降至五千元左右,並且立即增班,欲將帛航逐出市場。但帛航是帛琉的航空公司,這好比華航要打西北航空一樣沒有道理。不過,在航空業不景氣時,我不認為流血競爭可以持續。
其實,同業不是我心目中的競爭對手。我不奢望靠航空業賺錢,飛機只是載來旅客的工具,我思考的是如何加強「帛琉」的競爭優勢,要吸引旅客到帛琉來玩,和你競爭的是關島、普吉島和答里島。如何讓遊客選擇帛琉而不是其他地方,才是我要做的。當然價格是提高競爭力不可缺的要素,這也是我成立帛航的原因。
問:帛琉是台灣少數的邦交國之一,對外交關係促進你有什麼建言?
答:明年帛琉也要總統大選,中共已揚言選後要挖角。現在台灣每年送一、二千萬美金給帛琉休橋鋪路。但這樣的金援替代性高,倒不如好好協助發展觀光業,台灣至帛琉旅遊人數一年只要有四萬人次,就可養成帛琉對台灣不可或缺的依賴性,才是鞏固邦交的最好的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