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4年5月1日揭載於工商時報
利率若不急升 時間問題應可化解疑慮
利率走升趨勢確立,不僅壓抑股市表現,市場也對債券基金風險產生疑慮。荷銀投信副總經理薛秋香指出,為了維持金融秩序安定,國內央行不至於讓升息走得太急太快,只要利率緩步走揚,部分債券基金過去作價產生的積弊,可望藉由時間來化解。
薛秋香在荷銀投信執掌固定收益資產管理,以下是記者的訪談紀要:
問:利率若向上走升,國內債券基金隱藏風險是否提高?
答:現在利率走升的趨勢已然確立,但由於台灣是第一次遇到這種利率谷底走升的情形,無經驗可循情況下,很難判斷衝擊的程度如何。但也不必將情況想得太負面,持有短債的基金受到的影響比較小,如果持有與利率正向浮動標的多,基金收益率也可能跟著利率攀升。
問:過去債券基金因作價所產生的積弊,會否影響投資人權益?
答:利率陡峭上升的可能性不大,預期仍是緩步走揚的趨勢,不管美國聯準會、還是國內央行,對於何時調升利率,也還觀察著總經指標邊走邊看,除非通膨失控,或是匯率與利率兩難的情況出現,否則央行為了維持國內金融秩序穩定,應不至於快速拉高利率。
只要升息的腳步緩和,讓曾提前實現收益的債券陸續到期,時間應可解決掉過去留下來積弊。
而且,每家投信的債券基金投資策略不同,這並非全面性的問題。而之前幾次出現的所謂「地雷債」,至目前為止,似乎也只是虛驚一場,發債公司債券到期也未倒閉,相關投信的應變能力也很快,在集團支援下有驚無險。至少到目前為止,投信經營若有疏失,大多自行揹負虧損,以維護保障投資人權益為處理原則。
問:目前國內的債券市場,是否有流動性不佳的情形?如何改善?
答:櫃買中心現努力推動金融、公司債的交易平台,卻遇到冷灶難吹熱的問題,主因參與市場者不習慣改變,慣用舊有模式交易,而平台交易的使用者,又因平台冷清,也回歸舊交易模式。除非政府強制使用平台交易,否則一時間情形可能難以改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