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年9月29日揭載於工商時報

營建股政策利多不斷,內政部現又規畫放寬甲、乙級營造商資本額門檻。惟法人表示,營造商的經營利基,主因仍在整體的公共工程量,放寬乙級建商升級,恐怕使甲級建商競爭更激烈,並非基本面利多。

選前政府股市、房市雙頭作多,政策利多消息一波接一波,自七月十日以來,因不動產證券化通過、優惠房貸再撥二千八百億元,營建股越走越高,至今類股指數漲幅已達三成七。

配合住宅買氣回溫,住宅建商如宏普、冠德、興富發股價屢創波段新高,股價動輒漲了二、三倍,相較之下,營造股表現相形失色。達欣工二個月來股價漲幅還不到六%,德寶也漲不到一成。

現傳出內政部有意放寬乙級建商資本額門檻,但有基金經理人聽到消息時直言,這是短空長多,政府作多作過頭,反可能刺激供給過多,再造成競爭激烈的惡性循環。

曾任龍邦建設總經理、現任台壽保投信董事長李至春則表示,經過十多年的慘淡,小型營造商多家關門,或者只剩公司名字,不作工程了,因此,他指出,放寬資本額門檻所帶來的實質助益有限。重點還是重大工程的多寡,如果公共工程量不多,營造商還是沒有生意可作。

李至春也表示,部分公共工程競標資格會限定甲級建商,對因為放寬資本額,而能晉級的乙級營造商來說,確是好消息,但原本的甲級建商來說,分食利潤的競爭者增加,反而不是好事。

元大京華投顧總經理陳忠瑞則表示,近年除了高鐵外,國內公共工程量釋出有限,賺錢的營造商很少,甚至有的成為集團包袱。這次放寬甲、乙級營造商門檻,徒然使毛利率已低的甲級營造商,獲利更加微薄。不過,政府如此積極作多,市場仍可能作偏多的解讀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lun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