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12月19日揭載於工商時報
資訊產業步入產銷淡季,近期市場資金棄電子就傳產,以致電子股股價表現積弱不振。據統計,過去為填權指標的主機板、IC設計族群,至今皆呈現貼權走勢,上市電子公司中,僅有基本面向上的LED、數位相機、寬頻次產業,共四十六家呈現填權、息走勢。投信指出,在缺乏資金動能的情況下,增資股反而籌碼面的不利因素。
荷銀光華投信表示,除權行情為台灣特有產物,主要是因為過去台灣電子上市公司以中以企業為主,資本額不大,為保留現金提供未來擴廠營運之用,所以每年盈餘分配時,大都以股票股利取代現金股利。在除權後由於股價相對較低,買得起的投資人增加,加上公司發佈營收及獲利維持高度成長利多消息,往往能讓股價大漲一波,完成所謂的填權行情,一方面可解決資金需求問題,另一方面又可滿足股東期望。
但歷經十年擴張的科技產業,現已由高度成長期步入成熟衰退期,再經過幾年高配股及現金增資後,公司資本額大幅膨脹,嚴重稀釋每股獲利能力,加上近二年科技產業競爭格外劇烈,進入所謂的微利時代,低價搶單情形屢見不鮮,高毛利、高成長、高獲利的條件不復存在,除權行情也一年不如一年,迫使上市電子公司股利分配政策趨向保守,不再一昧採取高配股。富鼎投信指出,部分電子股權值過高,於台股走跌時,填權本就不易,加以高配股卻無高成長的獲利對應,股東不見得受益,對除權、息自然態度冷淡。
荷銀光華投信指出,雖然今年電子公司採取保守配股政策,但獲利成長力道不足,毛利持續下降劣勢未能改善,高科技偏空看法亦時有所聞,填權之路佈滿荊棘,加上傳產股崛起吸走不少資金,使過去填權指標的主機板、IC設計,今年填權行情幾乎全面失靈,即使華碩採取配息四元政策,仍因毛利下滑,遭法人調節,貼權幅度達六七.五九%,IC設計族群以晶豪科技貼權六八.七三%最高。於是產業趨勢向上的光電、PDA、數位相機、寬頻族群,取而代之,成為今年的填權指標,根據統計,目前呈現填權、息走勢的電子股只四十六家,包括億光、東貝、普立爾、大立光電、合勤、國電、致伸、瑞昱等。
- Dec 19 Thu 2002 11:03
除權行情落空 今年只四十六檔電子股填權
close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