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3年10月10日揭載於工商時報
集團作帳行情向來是台股年終大戲,過去兩年台股走空,獨獨在第四季有波段行情,其中,華新、長榮、亞東、裕隆等集團,第四季市值成長幅度,遠超越同期台股總市值表現。今年電子股因匯損疑慮走弱,資金大舉轉進內需產業,集團作帳趁勢提前發動,國內投信同聲表示,跨金融、塑化及水泥產業的亞東,以及兼領電子、傳產領域華新集團,股價表現絕不會寂寞。
前二年台股走空,惟第四季至隔年年初有波段行情,集團作帳尤其功勞不小,根據台壽保及保誠投信統計,前年華新集團單單在第四季,市值就成長高達一○五%,旗下三電子股瀚宇博、彩晶、華邦電漲幅皆逾一倍,華新科也有八成漲幅,遠超過當年台股總市值五八%成長幅度。
去年原物料行情炙熱,中國收成股長多走市勢方興未艾,集團順勢作帳,表現更加亮麗。因大陸世界工廠的角色成型,龐大的原料、及工業成品吐納,帶動航運股開啟大多頭行情,長榮集團市值大幅成長七三%,名列第一,擁有兩檔中概指標的裕隆集團,市值成長五八%居次;旗下有散裝航運股裕民,又兼具塑化、水泥原物料題材的亞東集團,市值則成長四三%,而同時間台股總市值變動率卻不到一成。
今年第四季初,由於新台幣升值壓力,電子股走勢陷入整理,資金大舉流向內需產業,金融股、傳產股趁勢而起,荷銀投信副總經理高子敬指出,今年集團作帳有提前發動的跡象。才短短十個交易日,台股市值變動率只%七.一四%,但和信、亞東、國泰三集團市值成長已逼近二成,長榮市值成長也有一成五。
在國內投信眼中,亞泥的財務操作功力一把罩,佈局面向橫跨水泥、化纖領域的亞東集團,今年最具作帳實力,自遠紡悄悄走強可見一斑。
保誠菁華基金經理人陳翠芝表示,今年第四季,亞東集團處處不缺利多題材,遠傳併購和信,電信產業規模立即躍居國內第二;百貨事業遠百併SOGO,百貨業版圖越形擴大。選前金融股表現不恩握向來金融股標的;步入旺季的塑化產業,亞東集團更有EG指標東聯作代表,連貫下游遠紡。
此外,因預期電子股年底前終將再起,兼領傳產及電子兩類股的華新集團,也備受市場矚目,不少法人相當肯定焦家實力,預期華新科、華邦電及彩晶將再成為集團作帳指標。至於和信集團近期利多題材不斷,除了基本面本業回溫,業外處分和信電訊有龐大現金流入,和平電廠可望挹注十八億元豐沛獲利,使台泥連續二交易日拉上漲停板。
但值得留意的是,部分投信指出,今年集團作帳行情提前發動,不排除是因塑化原料報價走跌,趕在市場反應利空前先作一波,塑化產業為核心的集團,短線追價須謹慎,若見拉回,則可為下波年底行情提前佈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