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2002年12月12日揭載於工商時報

電子股除了年初在面板與DRAM股的帶動下,曾經風光一時外,今年一整年,盤面焦點多集中在傳統產業與中概股,電子股主流地位淪喪,逼使科技型基金經理人為了替投資人賺錢,只好棄守電子股,將資金挪向傳統產業股及中概股。

台股這次自低點反彈以來,主由中概股、以及原物料股領軍,根據保誠投信統計,加權指數至今漲幅為二二%,這波反彈只有十檔國內股票型基金的表現超越大盤,其中又以重押航運、以及中概股的保德信元富高成長與新光摩天基金,淨值成長將近三成表現最為突出,另外,反彈期間,投資報酬率超過二成的股票基金中,如德信大發、保誠菁華、國泰大中華等,亦皆是以中概股為主要投資標的。

在電子股始終欲振乏力,占盤面成交比重下滑,科技基金基金經理人面對時不我予的情況,為不讓投資人賠錢,亦只有極力尋求變通。這波反彈中,新光創新科技是惟一一檔績效擠進前十名,報酬率達二成五的科技型基金,但分析新光創新科技持股,塑化股比重幾達一成五,鋼鐵股持股亦逼近一成。另外,保誠高科技、元大高科技與寶來矽谷,在這波反彈中,基金淨值亦有將近二成的漲幅,但這三檔基金的績效,亦主要來自汽車、航運、塑化、紡織等重點持股的貢獻。部分高科技基金的電子股持股部位,甚至已低於五○%。

因名不正、言不順,投信高科技基金的資金向傳統產業股傾斜,只能悄悄進行,不過,不少投信無奈的表示,科技產業高獲利、高成長的風光不再,科技型基金如果受限於契約規定,無視投資人虧損,相信亦非主管機關樂見。這次反彈以來,部分科技基金有傑出表現,基金經理人靈活的操作應該功不可沒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uluniya 的頭像
    luluniya

    拜金女王的理財新思路

    luluniy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